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Credit Suisse



拿到offer,把面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题贡献出来。我申请的主要是risk,偶尔有quant strats。, l$ g; y6 i- r. c+ H0 v0 d9 |

C++及编程:6 {$ B7 \* o6 o: D/ \" `
1)what is an object? difference between object and class;/ H8 Q1 X: z& v3 |
2) difference between pointer and reference;
3) what is static variable? static function?' D4 E, C# Y" E) x" w& x! v5 ^
4) 一些片断挑错题;
5) 计算factorial;
6) 识别prime number;7 w' f% r# z$ v  B( a
7) 写一个程序从一本书里挑出有特定字母的词语。
7 Q  y8 y2 [* S: q
数学、统计、brainteaser:7 [( @& p$ A; p* e: ]3 E! N$ z0 r
1) 有一个直径已知的圆,从圆周上随机挑两个点,问平均距离多少;1 i1 Q3 [; `& [8 s- J2 `5 @8 |
2) 什么是central limit theorem,假设是什么?
3) 讲出一个var=无穷的distribution,写出一个var=无穷的distribution的density function;
4) 假设有一张圆桌子,你和面试官轮流放硬币上去。硬币不能重叠放,也不能有一部分悬空。放下最后一个硬币的人就赢了。问怎样放才能稳赢;; T* z) V6 s9 x, c1 {  B0 n+ ?# W" |
5) 100!有多少位数?

金融、金融数学:& {$ s( o  e7 f
1) 什么是VaR?如何计算?8 s- P  g, d% Q9 _7 Y
2) OU process的各种性质;8 V; _2 A( b" g& C2 C* \
3) 如何导出BS PDE?
4) 证明各种process是否martingale;martingale hits boundary的问题;
5) Local volatility model,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及smile;, p" P7 t/ H* l' u/ O  N% I7 b
6) 近期时事。



【经验分享】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 - Summer Intern IBD面经

文 / 见闻学堂 2014年12月09日 10:47:58  0
中国最好的金融求职培训:见闻学堂(微信号:top-elites)

Online test
网申通过之后会收到online test的邀请。如果各位没有接触过此类的测试,小职君在这里建议大家最好现在就开始练习。根据各位前辈的经验来看,这些OT并不是靠临场发挥就能搞定的。大量的练习才是顺利过关的保证。
电面
OT如果做得不错,就可以开始准备电面了。一般面试官会提前和你约定面试时间,比较少见pop internview。下面是电面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点:
1. 不一定所有的电话面试都会问typical question。有同学电面是一印度VP面,完全没问why sales or why CS, 上来就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 for me?"。
2. 电面一般会问一些behavioral questions,比如“告诉我最能表现你领导力的一件事”。这就要求你在准备cv的时候,尽量能做到让你的每一个经历都有一段故事,把公司所要求的各类素质都附加进去。
3. 电面可能会问很多cv上的问题,比如有同学被问他大学的制度,3年和4年有什么不同,他的further study plan etc,社团,在过去经历里在团队里的角色,internship。所以fully prepare ur CV is highly recommended。
4. 电面也可能是analyst或associate面。Technical的问题可能会问三张表都有啥,depreciation对三张表的影响,DCF需要作什么assumption,3种valuation方法各自优劣。
AC面
终面的面试官是2个MD和1个senior associate,第一个人自我介绍问完简历后就狠狠的问了technical questions。
之后就开始问behavioral问题,比如星期一要做什么什么今天要OT了你怎么做阿,AB客户都要见你你怎么做啊,让你做一个事情你会先跟谁商量啊,做不完怎么办阿之类的。
余下的遇到的问题也差不多,问简历问的特别深,比如以前做那个project的动机是什么从头到尾都干什么问的很深,还让说介绍一个熟悉的行业说里面的风险有什么,然后就同样的,被抓着问private equity问了好久好久。
Suggestions
面试中,有一些各大公司面试都通行的注意事项,整理如下:
1. 不太容易说得东西就不要放在简历上了,我有个大家都没怎么仔细做的比赛写上去了,结果答的很不顺,被问的灰头土脸的;如果已经放上去了,做好被寻根究底问的准备
2. Technical questions答不出来就算了,错一个两个没关系,别因为打错而紧张导致后面本来会的问题答不出来。
3. 常见的behavioral面试前还是上网查一查攻略,做好准备。
4. 英文说得好一点就行,一定要顺,别卡,显得从容一点笑容多一点。简历经历motivation上会被问特别特别特别多的why,可以说慢点拖久一点。
5. IBD问的问题都很有套路的,就都是能预测的,最常见的tech总结以下:
-三张报表都是什么?
-depreciation多算了100个M,对三张表都有何影响
-trading comps和DCF优劣
-EV/EBITDA和P/E比较
-trading comps步骤
-让你做DCF会有哪些assumption,怎么算FCF(要记得有levered和unlevered之分哦),怎么算WACC

转)找工作的一些感悟

http://beastsexy.spaces.live.com/blog/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610504/


http://beastsexy.spaces.live.com/blog/ 

找工作的一些感悟(1) - 公司印象 - UBP 私人银行 
2 年的金融硕士课程进入了第三个学期了, 我找工作的“世纪工程”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最近的工作面试不断, 搞得我每周都西装革履的四处出动,忙得不亦乐乎。 前前后后面试了十几次 (包括电话,on-site),7。8个公司, 我觉得每次面试都是一次考试, 同样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每经历过一个面试, 我都会回来总结一下,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什么知识还欠缺, 然后就不停的补上, 力争做到下次面试不犯上次面试的错误。 这一篇, 我先写写对这些给我面试机会的公司银行, 以及那些不断拒绝我申请的公司们的印象。 

我在金融领域的第一个面试是应征在日内瓦的UBP私人银行的暑期实习。瑞士的私人银行是全球最富盛名的,我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私人银行领域。经过了n多的不同的私人银行的rejection,我逐渐对在这个领域能否找到工作开始质疑的时候, 这个机会来了: 那是第二个学期快结束开始考试的时候, 一天收到我们系主任的信, 说是日内瓦的私人银行需要一个summer intern in equity fund。我在收到email的5分钟以内,就把自己早已存好的申请文件悉数发了出去。 很快, 他们就给我了电话,邀请我第三天早上去面试。 收到电话, 我就觉得洋溢在一种幸福的感觉中。兴冲冲的跑到了市中心, 在pkz的男装店, 本着男人要对自己恨一点的态度, 买了一套1200法郎的boss西装, 加上joop的衬衫领带,皮带什么的,钱包一下子痛失了厚度n%. 经过皮具店,结果一咬牙一跺脚,又多花了350,把心仪很久的皮质公文包也给配上了,忘记了当时是怎么在一种复杂的揉合了痛失金钱,渴望试穿新衣,和对未来工作无限憧憬的情绪下回的家。 但当我面试当天早上貌似商务人士的登上去往日内瓦的火车上,坐在对面一位气质容貌出众的OL女士对我嫣然一笑“Bonjour"问候的时候, 我马上就对自己的投资决定120%的肯定了,心中默念”奶奶的, 做banker真他妈的爽!!!“。 

UBP不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私人银行, 但是最近纪念发展的非常迅猛,也算是规模很大的瑞士银行了。 他们的office在日内瓦的市中心, 从火车站出来过了mont blanc桥几分钟就到了。所以从洛桑出发本不用提前很多。但是这毕竟是我第一次面试, 所以提前了2个小时出发,到了日内瓦还有45分钟,不得不在他们银行周围来来回回的逛。UBP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他们的办公楼外面看起来很现代感, 金属的外墙,墨绿色的玻璃, 入口处上面蚀刻着他们的名字 Union Bancaire Privee. 一进门,前台有两个男子,都是笔挺的西装, 神情亲切但有距离感。我说明来意以后就把我领到会议室,苦等了10多分钟,会议室的门终于开了, 闪进了一男一女。自我介绍,然后给我端来了饮料以后,面试就开始了。 他们先介绍了一下他们银行的情况, 没有想到UBP拥有全球第四大的fund of funds, 大约2千亿美金左右,规模之大着实吓了我一跳。 然后他们就开始就我的简历发问了, 能不能5分钟介绍一下自己啊, 为什么要学金融工程啊, 为什么要来我们公司啊。这些问题都相当容易, 我早有准备。 而且我是属于发挥型选手, 从来不怯场, 越说越开心, 还把我路上准备的一些俏皮话都用上了,把对面的容貌的确很一般的妹妹和穿着花格衬衫品味有点差的哥哥逗得哈哈之笑。 当然问题不都是这些用术语说的behavioral questions, 他们也问了问有关如何建模, 对软件使用熟练程度的问题, 这些当然难不倒我。 一个很好的策略是,如果他问的你懂,你就不听的说, 然后从这个话题跳到另外一个你懂得话题上去。 如果你不懂,你就说“抱歉, 这个我不太了解, 但是我了解一些别的知识, 跟你问的这些很相近,有关联”,主要是就要给他们一种感觉, 你是一个知识虽然不够多, 但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人。 40分钟很快过去, 我已经开始考虑是在日内瓦找房子, 还是买月票每天在洛桑日内瓦之间来回穿梭的时候, 这个容貌一般的妹妹问了我一句“你对global equity market了解如何?"。当时有些猝不及防,事实上我的确完全不了解, 刚刚学了1个半学期金融, 对金融市场的动向根本不太了解。她这么一问, 我就慌了, 想了2,3分钟,只有坦白的说, ”我了解的不太多,不过我觉得我可以很快找到市场的感觉的“。 很显然, 我的面试官们不认同我的观点。 一个多星期以后, 女面试官给了我电话, 在夸了我一大通什么你的金融知识很扎实, 各方面都很出色以后, 说”抱歉,你对equity market一点不懂, 这个实习我们不得不给另外一个有一定经验的人“。 

我很沮丧,但不得不承认对金融市场的了解是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面试过去半年多的今天,我也不得不承认, 对金融市场的了解以及感觉也绝不是很短时间内就能培养起来的。 这是我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教训 -- 要了解市场。 昨天听我们一个挪威女同学说,她在伦敦投行实习的时候, 一旦美联储有什么加息决定,整个office就全部停下来了, 都盯着电视屏幕看。 在网上看过很多华尔街工作的trader,早上去到公司第一件事情, 就是把华尔街时报, 金融时报,还有些杂志花一两个小时看一遍, 然后才开始手上的工作。 当然UBP给我的印象也很好,只是他们的女银行家实在是不够悦目,希望他们的相关领导能够注意这个问题。 

找工作的一些感悟(2) - 公司印象 - 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终于把所有的考试都考完了, 最近的频频面试也有了好的结果, 现在也应该开始总结一些以前的面试经历了。自从第一次UBP私人银行面试失败以后,我就开始玩命的投简历,终于在一个月份以后找到了一个苏黎世的对冲基金的暑期实习, 做了3个月。有了这段经历, 找工作似乎变得容易了些,陆陆续续开始有些大公司的面试,但大多都是基金管理公司。 各大银行却都没有任何消息,直到新的学期开始了2周, 突然一天收到ubs的来信, 邀请我去他们的global asset management 部门去面试最终的实习位置。其实ubs我从开始读这个金融硕士一开始就不断的投简历, 前前后后起码20封, 根本记不得自己申请的是哪个位置。 以往每次都是很快就被拒绝了。 但这次终于有了positive 的回音, 向来是因为自己在对冲基金工作了3个月,很开心, 觉得自己终于在自己的想要走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从上一次ubp银行面试的经验看来, 任何的面试都是要好好准备的。 于是, 我跟人事部把面试的日期尽可能的推到了最晚, 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候来准备面试。 以前对ubs就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各种书刊杂志。这次当然要做更彻底的了解。 除了ubs的组织机构, 公司战略等等, 还好好研究了最近的市场, 油价高涨的原因, 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 等等。 事实证明这些准备都是非常必要的。 

ubs的面试分两轮, 第一轮是电话面试, 第二轮是on-site. 电话面试大约一个小时, 是部门的主管, 很巧的是,这个主管正好以前是hec lausanne我们学校金融专业的教授, 后来放弃学术生涯投身投机事业。面试内容主要就是询问我简历里面的有关经历, 然后介绍一些自己的部门的情况。 ubs的主要业务分为三个部门: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 , 资产管理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和私人银行global wealth management. 他是全球资产管理部门下面的alternative fund advisory的头儿, 主要做另类资产的投资,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投资对冲基金, 私募以及风险基金, 商品已经房地产的工作。 他们需要一个实习生至少做6个月, 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投资分析, 同时也可以做一些他们不愿意花时间的杂活。 当然这样的工作, 对我这样一个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 是非常好的机会。 而且ubs的资产管理部是全球最大的之一, 非常的著名。 然后他就开始就我的简历里面的东西一条条的询问。 

事实上, 我觉得telephone interview是比较简单的。 一般情况下, 著名银行的一个位置, 申请人少则几十人, 多则上百人, 不可能一一面试。 就算通过什么numerical test筛选过, 还是能剩10-20号。 于是,就要用电话面试的方法来继续删减人员,直到人数少到可以onsite面试位置。 所以, 我的感觉是,电话面试往往测试两个素质:背景吻合,和沟通能力。 首先,你的简历能从申请人的pool里面脱颖而出,就说明你简历里面的一些东西一定符合了面试者的邀请。 所以他在电话中一定会问你相关的经历, 如果你的回答跟他的期望没有太大差距,背景吻合了,电话面试也就差不多了。这块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技巧, 你背景是怎么样简历怎么写你就怎么说。瞎编的东西, 就算电话中不露馅,onsite也躲不过。 然后呢, 就是看看你的沟通能力, 看看你能不能有效表达你的意思。 一般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在5分钟以内描述一下你自己?”。我截至现在参加过10几次面试, 从来还没有在电话面试上失败过。可能我通过电话给人的感觉比较communicative吧。 我想这也就是电话面试中面试者想要找的东西坝? 

通过了电话面试, 很快ubs就通知我去onsite 面试了。 记得那时一个微凉的早晨, 10点钟的面试, 我早早的8:30就到了。 公司是在苏黎世的闹市, 就在索斯比拍卖行的楼上,相当的有派。 找到了地点以后, 我就开始到处kill time.找到了一家星巴克,要了dopple espresso,咚咚咚喝下去,马上就清醒的不行,在咖啡店里面坐立不安。好容易到了9:55 (我一般都是提前5分钟到),我出现在公司的reception处,声明来意,然后就坐在沙发上等。ubs的office看起来一般, 有些拥挤, 看来这个是一个老的office. 跟我印象中世界顶级银行富丽堂皇的大堂完全不一样。当然,这个也主要是因为, ubs在苏黎世的branches 太多, 没有一个中心的新建的office, 所以东一坨西一坨的。 很快就有两个西装友gg出现在我的面前,自我介绍一个是德国人,经济学博士, 一个是瑞士人, ETH的数学硕士。 面试正式开始, 老是说不太难, 两个人轮番发问。博士gg主要就是考察我对市场的了解, 对经济金融的感觉。经过上次ubp的教训, 我着重的在市场了解上面下了大功夫。 很轻松的就击退了博士gg的问题,比如说“石油市场现在怎么样”,“为什么美金狂跌”,“credit crunch是怎么回事, 你的看法?", "知不知道最近ubs的ceo换人?为什么?ubs的book value多少?”等等。 我当然不能说所有的问题都完美的回答了, 但是我觉得我表现出来我还是比较了解市场的, 就算不会的问题, 我也会说“我不了解, 但是我知道大致上是这样的, 也许这个跟你问的问题相关”。我做到think loudly,就是把自己的思维过程都说出来, 给他的感觉是我make sense。 很快他就不问了, 把我交给了数学gg. 数学gg毕竟是做理工科的, 的确不一样, 呵呵一笑, 说到“我们开始来点技术性的东西”,拿出纸笔递给我。 开始问有关金融数学的问题, 不过这个兄弟问的东西不算深(非常感谢hec lausanne的非常rigorous的training),一些基础的stochastic volatility, FPDE, Black-Scholes我都滚瓜烂熟,很快就在纸上刷刷写出来。 这个哥们有些惊讶我这么快写出来, 而且全对,(再次感谢prof. rockinger),不知道该问什么好了。想了好久, 想出来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monte carlo method来模拟一些exotic option。想问我如何用monte carlo来快速产生GBM的trajectories,不想直接说出来, 想用很tricky的方法来问我,有不知道如何问。 搞得我丈二和尚,不得不反问这个兄弟,你是不是想问这个?还是那个?后来搞得很烦,我就说“look,不如这样,我把monte carlo来模拟exotic option的方法描述一下,让你看看我到底懂不懂,这样会不会更好点?". 这兄弟狂点头, 说”好好,还是这个方法好“。 我就开始添油加醋的一顿说, 他频频点头很满意。 我当时心里想 ”幸好是让我动嘴, 让我动手,就露馅了“。 到后来,他们两个都说很满意, 然后就开始闲聊。 中间问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我心想“日, 只要是ubs, 我哪里管她是什么部门啊。而且投了这么多简历, 谁知道当时投的是谁?”。当然我不能这么说,于是回答道"我是学金融工程的, 觉得你们部门可以做很多quantitative modeling的工作, 所以申请的”。 谁知道他们两个异口同声说“我们不做quantitative modeling,主要做金融分析”。然后一个人开始说他们以前也找了一个实习生, 这个哥们开始就想做modeling,谁知道做了6个月一点没有modeling郁闷了,愤然的离开去读博士了。公司的人也不开心, 本来招一个实习就是为了将来转正成为正式雇员的。这样又浪费了6个月,还得从头开始找。 我马上就解释说”我很flexible, 不一定非要做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analysis 我也很喜欢云云“。 但是感觉没有办法说服他们。 到最后结束的时候, 数学哥哥送我到门口, 跟我说”我们ubs一直号称要找最好的员工,但是事实是我们找的往往是最适合的员工“。这时我感觉机会已经悄然从我身边飞走了, 心很凉。。。。。。过了很久,大约2个月以后, 收到ubs的答复, 一封自动生成的email,说他们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人选, 感谢我的申请祝我好运等等。 

从那以后,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觉得很失败,有种功亏一篑的感觉。但是时至今日,又经过了n多次的面试, 我对这次的失败有了重新的认识:1. 他们不录取我是对的, 因为我的确是想做quantitative,在他们那里勉强做下去,一定会不快乐, 做的不成功的。 2.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我给数学哥哥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他竟然给我推荐了一个senior quantitative analyst的位置,在他的一个朋友任职的对冲基金中, 我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会详细讲述这段经历的。 

总结一些: 面试准备。非常重要。 为了一个面试,花一两周时间绝对必要。其实不仅仅是为了面试, 这样的准备是自己学习提高的好方法。 
每一次面试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学习的机会,去了解他们的工作, 他们的vision,甚至去学习他们的terms. 他们说话的方式。 有人说的话, ”如果你要成为银行家, 穿的像银行家, 说的像银行家, 你基本上就是一个银行家了“。 通过这个面试, 我也对顶级的投资银行有了一定的了解, 也建立了自己的自信”这些ubs的人不过如此, 也不是三头六臂, 水平也不是我所想象的高不可攀。“一旦有了这样的自信, 我在后面的系列面试中就在也不怯场了。经过后来swiss re, credit suisse, deutsche bank, the partners group, UBS wealth management, IMC, 等等等等的面试, 我觉得我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面试斗士,一个”面霸“。 

找工作的一些感悟(3) - Credit Suisse Asset Management 
前几天受到credit suisse的电话,说我的面试没有成功,我挺沮丧的。 但是过了这几天,我觉得这次失败中间有很多可以总结的,所以还是把这次经历写下来吧。 
如何找到这个职位,前因后果的就不说了。反正是一天,收到他们的email, 问我是不是还available,说CS(credit suisse)的资产管理部门有一个位置给我。 我说ok, 然后定了一个时间电话面试。 
老实说,之前我面试过无数回了,真的没有把这次的面试当回事情,除了面试前天晚上狂看了capital market的数据分析,就什么都没有做。电话面试定在下午4点,我上午就出门乱逛了,到了3点找了一家starbucks,等他的电话。很失败,starbucks非常的吵,旁边有两个女人叽叽喳喳的不停。 
电话准时来了,面试的是CS 的Alternative investment部门的head,背景超级强,德国人,慕尼黑工大的本科,caltech理论物理的博士,princeton的post-doc和助理教授,cern欧洲原子能中心的科学家,后来转行做金融。 以前的电话面试都是1个小时,问问我的背景,工作经验什么的。这次不一样,他一上来就问我portfolio optimization的具体问题。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下,我跟他聊了2个多小时,手机几乎没有电了。好在通过了,邀请我去公司面试,一个小时。我疏忽大意了,觉得一个小时,一般就是很轻松的聊天,没有什么太technical的东西。结果,被他揪住又是狂问:问题之一,如果给你一个特殊的 catastrophie bond, par price, 30year maturity, 偿付的条件是30年内没有地震发生。这样的bond很显然不是normal distr,如何放到portfolio optimizor 里面去计算efficient frontier.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catastrophie bond就跟zc defaultable bond一样,一般pricing都是在non-defaultable的treasury bond的价格上面加一个spread. 如果30年内发生地震的过程可以用possion process来model, 不发生地震的可能是exp(-lambda * t) , t=30, 这样我们通过risk neutral expectation可以算出来价格是exp (-(lambda+r(t))*t), 中间的interest rate可以是一个stochastic process,用常见的CIR就可以。同样lambda, default intensity也可以作为一个stochastic process来calibrate. 因为利率的模型是标准的affine的模型,这样bond的return也就是GBM, 可以放进线性的optimizer里面的优化。而这个特殊的bond就是在普通的non-defaultable的bond上面加上一个lambda(t)的spread.如果这个lambda(t) 也用类似interest rate的模型的话,整个的return也可以放进optimizer.其实就跟金融市场上对credit risk定价模型一样。跟他说了半天,我觉得我的idea思路很对, 他不语,也不知道他同意不同意。后来很问了好几个这样类似的问题,我都用各种方法找出solution。我个人觉得就算回答不完全对,但是我已经展示出足够的思考能力了,不禁自己开始得意了。然后她突然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两个asset,zero correlation, 两个vol, 问怎么组合让这个portfolio mean variance. 我当时不知道怎么的,就是想不起来了,现在想起来都想大嘴巴抽自己。想了2分钟,就是没有想出来,胡说了一个答案。他不太满意,告诉了我答案, 我马上就想起来了,(真是个猪脑子)。后来还陆陆续续地谈了些别的, 就结束了。回来我一想,应该还是不错的,他那些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我都给出了reasonable solution. 最后的那个简单问题没有答对应该瑕不掩瑜。 
结果过了一周,他通知我,说我数学背景不够, intuition不够好。我这个气啊,这算什么啊。很不服气,跟他理论。后来他跟我说,其实他觉得我不错, 但是不太适合这个职位。具体得我也记不得了,唯一记得是, 他说,你的简历里面经历很多,各个方面的都有, 跟你谈的感觉也是这样的,觉得你对金融市场上面的各种产品都挺了解的,方向感不错,但是对这个特定的方向深度不够。我当时还是很不服气,不过只能接受。 
这几天我就一直在想,他说的对不对,我怎么能提高。结论是,我的确是对这个方面的研究不够。但为什么学了两年,还不够深入呢?回想自己以前的学习工作经历,发现自己是一个大而化之的人,不是说完全不注意细节,而是思维的习惯是,总是从上往下看, top-down analysis. 怎么办呢?怎么改变呢?我突然发现,我不想改变,我觉得我的这样的学习思维的方法我满意。也许,我就不应该到这个跟这些理论物理的博士一起竞争的领域里面来。也许,我就应该做金融投资里面的qualitative偏quantitative地分析,而不是纯而又纯的 quantitative的领域。但是还是有些郁闷,打电话给苏哥哥, 苏哥哥现在真的好厉害,好会夸人,说“你这不是浮,而是dynamic,现在的商业社会就缺这个“,听得我很受用。马上就做出了决定,通知了 swissre接受他们的offer. 
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这个面试官说得不算全对,但也不错。最关键的是, 他的话也许让我跟深刻地了解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望,也有自己的性格和背景。有机的统一将会是成功, 不完美的结合也许不一定失败,但是会是很痛苦的。也许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比去选择一个自己想要更重要。也许n年以后我不再相信现在的想法,但是现在我相信。就跟stochastic optimization的理论一样,既然future无法预知,无法优化,最好的优化,就是把现在的所有状态条件放在一起最优化就ok了。 

今天打开自己的blog, 读了前一篇面试感悟, 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大半年。 作为一个有始有终的人, 我也应该把这半年的经历总结一下, 作为自己找工作的旅途的一个暂时的终结。 
正式的工作已经在2个月前找到, 依然是在Swiss Reinsurance的Prop Asset Management部门, 从事的工作是用数学模型分析各种投资策略,直接参与公司全部2000亿美金资产的战略配置的工作。 无论从工作的性质, 到工作的职位,薪水待遇,等等, 都是我一直期待而又稍稍超出预期的。 回归过去半年的经历: 从一个在IT部门做business analysis的实习生, 到核心的战略资产投资部门的助理副总裁, 我对自己的表现,结果都相当的满意, 同时我也深深的知道, 除了我自己的不懈努力尝试以外, 机遇以及运气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 正如nassim taleb 写的black swan书中反反复复灌输的一个观点: 偶然性的事件往往是最有决定性的因素。 

Factor 1:贵人相助 
Tony, 我在Swiss Re 实习是的经理就是助我的贵人。 除了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外, 我们也是酒友。 每周总有2,3天下班以后我们要出去喝个稀里哗啦。适逢欧洲杯,我们更是每天都喝高。 tony来自伦敦, 一个典型的处女座的trader. 从21岁毕业通过父亲的关系进入高盛做fx prop trade, 一直到现在35岁, 把业界各大银行(ms, ubs, cs) , 伦敦巴黎东京日内瓦苏黎世都做了一个遍, 伦敦商学院的mba, 日内瓦的瑞士银行学院的在职培训。 按理说经验很丰富, 背景也很强, 早就应该成为head of ...了。 可他的生活理念就是, 干2-3年就休息一年。结果这样就不得不不断的跳槽, 最高也就到了Executive Director就上不去了。 来SwissRe也是听说工作很轻松,来这里当成有薪假期了。 
当初面试的时候是tony面试并决定要我的。 结果开始实习了以后, 部门的经理把我分配到了一个德国人的手下。 tony非常不高兴。 在德国人手下工作还是不错的,总体来说整个项目进展很快。 主要原因是德国人技术很强,而且很努力, 我也贡献了不少力量。 但我总是在想, 在这样的项目里面, 我的机会不大。 就算我做的极为出色, 也顶多算个锦上添花,很难显示出我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当我想这个问题没有多少时间呢, 机会来了。tony的项目进展一直不顺利,主要原因是其一他完全不懂business analysis, 对IT系统也完全是个外行,其二是他们项目里面另外一个IT architecturer是个懒汉, 从cs过来不久, 什么都不愿意做, 而且工作速度奇慢。 tony动不动就来跟我抱怨, 问我在现在的项目里面工作怎么样, 我知道他是来挖墙角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 这个是我的机会,因为我如果去tony的项目, 我能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给项目带来很多变化, 这样我就有机会让我们的director知道我的能力, 从而尽快的从一个实习生转成一个正式的员工。 事实证明了我这个想法,以及后续的行动都是正确的。 我跟tony说,我工作量其实不大, 很多时候都是闲着的(我说的是实话),我很愿意帮他的忙, 但是我希望他能够跟我的德国经理直接谈, 而不是让我一个实习生夹在中间难做人。 他很快就跑去跟德国经理商量了, 看来德国人是同意了, 但是不是很情愿。 从此我就开始在两个项目中间穿梭, 两边都为了留住我,每次开会都叫上我,拼命在director面前说我好话。 但后来我还是慢慢滑向了tony的项目, 德国人一看留不住我, 也就慢慢的不邀请我参加他们的项目会议了(真的是有点对不起这个德国哥们, 来的第一周就在director面前狂夸我好, 搞得老板直接来找我谈话, 要认识一下这个一周被夸了3次的实习生)。到了tony的项目里面, 我很努力的工作, 本来2个多月没有进展的项目, 我在到来了2周以后,就把第一个阶段的所有设计以及报告都完成了(当然,这些不是用嘴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我作为一个曾经是sony欧洲研发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以及读了4年computer 的phd,还是相当有能力的)。tony很够意思, 我在一次喝酒以后, 告诉了他我所有的心理活动。 我跟他说, 我之所以work my ass off就是为了有机会能找到正式工作。 他很明白我的心意, 所以尽可能的把我往director那里推, 光是有关转正的事情就跟老板谈了3次。但是当时因为我们部门有reorg,director一直不能决定,直到最后也没有offer我工作。 到后来, 我跟tony的关系也就不再像上下级的关系, 而更像是朋友, 几乎无话不谈。 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而且交际很广的人,为了我能找到一个工作, 他把他在各个大银行的trader朋友们都给我介绍了一个遍。甚至他自己计划成立自己的基金, 也邀请我加入(可惜暂时计划不能实施). 到最后, 正好swiss re的资产管理部有一个项目, 需要人临时帮他们做一个数据分析的工作, tony跳出来推荐我。 到最后,hr 的 assessment ,他也拼命的说我的好话 , 才能化险为夷,成功拿到offer. 
可以说, 从头到尾,没有他的帮助, 我连swissre的实习都不可能。 很感谢他。 拿到工作的那天, 我请他喝酒, 我们泡了6-7个酒吧, 喝到根本走不了路,光酒钱就花了小400法郎。想起当时的情景, 心中不禁有种幸福的感觉:人生中能有这样的朋友,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鼎力相助, 我是多么幸运啊。 

最近工作一直很忙, 没有时间总结过去的面试。 但开始的事情,还是应该结束的。 而且面试就跟网球一样, 时间长不联系, 技艺就生疏了。 现在经济情况差, 说不准哪天就得重新开始找工作呢。 

过去经历过最有意思的面试, 也是最有挑战性的面试, 就是跟这个号称欧洲最大的Private Equity - The partners group 之间发生的。 他们在瑞士的zug 州, 是全瑞士税最低的地方,号称资产有200多亿法郎, 100-200号人。 上网看过他们的founder,以及主要管理层的介绍, 主要是几个高盛做M&A出来的,从private equity 做起, 后来慢慢做大, 开始对hedge fund有兴趣, 然后买了好几个公司, 都是做arbitrage 的team. 而我面试的就是他们最近才收购(2年前)的 alternative beta strategy的team. 不了解hedge fund index的人,可能没有听说过(我去面试前也没有听说过)。 过去几年,一个所谓hedge fund replication的概念十分火爆, 主要就是因为对冲基金对投资人来说liquidity risk相当高(你投资对冲基金,想撤出来,没有3-6个月不可能),除此以外对冲基金的信息不公开, 收费高, 都是投资者主要的风险。所以就有人开始研究, 如果能够用普通的市场上流动性最大的产品,通过一个动态的交易模型,可以产生跟对冲基金类似的回报和风险(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有了这样的产品, 投资对冲基金的投资人可以有效的分离, 对冲风险。 可以说市场对这样的产品需求非常强烈。 一个德国人, Lars Jaerger, 同样是一个理论物理的博士(mpi - 德国马普所),在瑞士信贷工作的时候,做了很多这个方面的研究, 后来跟自己的老板一起创业成立了一个小公司, 然后被partners group收购, 继而成为这个公司的合伙人, 主管这个ABS - Alternative Beta Strategy 的小组。 此人在这个领域可以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补充一下, Lars写的有关risk management 的书, 2,3年前被入选了FRM (Financial Risk Manager - 跟CFA起名的risk 方面的认证考试)的教材。 

普遍来说, arbitrage的team比别的team要求都要高很多。ABS team一共6个人, 除了一个controller, 一个secretary以外, 剩下4个人都是数学或物理博士, 全都是一流投资机构的工作背景, 他们管理了2B左右, 年回报率30%左右(估计bonus不会有人少于百万)。所以他们的面试相当变态, 按他们的说法, 是对被面试人的stress test. 而且把高盛面试的理念都用上了。 

我能拿到面试是偶然的: 我开始申请的是他们的associate program, 我自认为没有他们的背景, 还是踏踏实实的申请初级职位。 结果没有想到, 他们的hr给我电话, 问我是否愿意面试他们的ABS组的investment specialist, 是一个senior position。 我有些受宠若惊后的惶恐, 说我没有相关工作经验, 可能不成。 Hr鼓励说, 我们的Partner觉得你不错, 有潜质。我很开心的同意了, 然后约定了电话面试。 

我有一个特点, 就是把我自己的申请材料做的非常漂亮: 我喜欢用Latex写简历, 因为这样看起来很不一样, professional and special. 同时我还写一封application letter, 一页纸, 把简历里面不能展示的东西都写一遍。还有就是把自己所有的证书,奖状, 发表过的东西, 都做成一个pdf. 发简历的时候, 把application letter和cv放在一起, 然后再附上pdf 左右补充。 这样三个文件可以比较全面的展示我的能力。 而且这样的效果很好, 每每发出申请总是能有positive feedback. 

拿到电话面试以后, 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 读了几十篇有关alternative beta方面的文章,而且重点的把Lars jaerger这个parnter的文章反反复复的读了N遍, 中间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找了一页纸的问题, 可以到时候问他。 没想到电话面试出奇的顺利, 就是问问简历上的几个问题, 就开始闲聊了。 他对我大学毕业做汽车销售的工作很感兴趣, 问他为啥去做销售, 后来又不做了。 我当然不能实话实说”我懒得去考研, 觉得销售很轻松了“。 我的一套词早就准备好了” 我是想通过做销售可以重塑一下我的性格, 可以更外向,更business oriented. 通过这个工作, 我的确提高了。 但毕竟这样的工作缺乏足够的mental challenge, 所以我觉得去继续读master". 他很满意, 说让我等消息。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个月, 学期都快要结束了, Hr突然电话给我, 让我去面试,而且把面试Plan给我发过来。 从早上8:30到下午5点, 全满的, 就是中午有1个半小时的休息。 我想,他们一定会有很多test, 所以把所有学的model, 公式推导全部温习了数遍。 去的火车上还带了lars写的所有的Paper, 反复研读。 面试的前一天晚上去了苏黎世, 住在tim那里, 晚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出去喝酒, 但心理还是忐忑的不成。 早上5点就起床了, 去zug的火车很多, 早早就到了, 天气很冷, 还阴天。对zug的第一印象很差, 完全无法设想为什么这么多有钱人都来这里住(当然税低是最明显的原因),看起来就像一个中国乡村的破落小镇一样。 唯一让我感觉这个城市不太一样的是, 一出火车站就是两个汽车店 - 一个法拉利, 一个maserati, 想来这个小城里有钱人不在少数。 早早的到了他们的公司, 前台的小姐说现在还有些早, 让我在大厅里面等。 我无聊的看着里面忙碌工作的人, 心中想着人生中有多少这样的一天, 可以彻底改变人生的道路。 

正想着, 一个身材巨火辣的HR妹妹出现在我的面前, 把我领到会议室,开始第一轮面试。 一般hr的面试都是比较简单的, 无非就是些behavioral question. 让你自述一下, 讲讲过去最有挑战性的任务, 有没有team work的精神。 我总结的经验是, 无论谈到什么, 一定要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精神。比如说, 如果问道你为什么以前转行, 可千万别抱怨说"我痛恨以前的工作, 认为新的行业有意思, 所有转行“,因为说”我每做出一个选择, 都经过深思熟虑, 才决定的。 过去的那份工作, 我很努力的做, 从中间学到的很多东西。 但很快我发现我在这个行业里面的发展空间有限, 所以才考虑换到新的行业。 在新的行业,我可以有更大的空间, 同时也可以把我过去获得的经验运到起来。 过去的工作, 对我个人来说是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是我跟清楚的认定我将来的发展方向。“ 当然, 这些话不仅仅是用来应付hr的,而是我一直信奉的人生信条 - 积极的面对人生, 把任何的挫折都当作自己提高的机会。 HR的面试对我来说是最容易应付的, 介绍自己, 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谈完, 基本上一般时间就过去了。 剩下的, 就是Hr 问些很俗套的问题, 多看看网上的讨论, 八九不离十。 

很快就是最hardcore的面试了: 3个数学, 物理的phd轮番上阵, 一个人一个小时。 每个session都差不多, 花2,3分钟寒暄一下,然后5分钟自述, 然后就是非常technical 的考察。 不要忽视了开始的寒暄, 我最近面试过几个人, 作为一个面试者,我的感受是, 开始10分钟决定我是否喜欢这个人:喜欢的话, 后面的面试就不会太难。 不喜欢的话, 我就会出狠招。 毕竟面试你的人, 是将来要跟你共事的同事, 大多数的人宁愿选个差点但是好共事的人, 也不会选一个技术上很厉害但是相处起来很痛苦的人。 言归正传, 后面3个人都是属于很变态的技术狂热分子。一开始的时候, 我就拿到了一只笔, 一本Notebook, 他们就不停的问各种有关derivatives, stochastic calculus 的问题, 我就在纸上边写边讲。 一半的问题是学过的, 什么如果推导B-S formula,用equilibrum theory, 或者 arbitrage theory, 或者discrete model。 幸好去之前刚刚考完试, 还看了好多遍, 很顺利的通过。而另一半的问题就比较难的, 都是一些他们实际工作的问题, 比如一种新的structure product, 问我如何来hedge, 如何来用monte-carlo模拟。 很多问题搞的我焦头烂额, 不过好的一点是, 不需要完全答对, 只要能给他们一种感觉你可以思考, 方向正确就可以了。 3个小时的面试听起来时间很长, 实际上时间过的非常快,马上就到中午了。 我当时已经筋疲力尽了, 心想到了中午了, 可以休息一下了。 这个时候, 大老板来了, 一个很nice, 35-6头发半秃的精干中年人, 跟我寒暄了几句, 然后说”中午我们都有事情, 没有办法陪你, 我给你叫了几个三明治, 你随便吃点。 同时,我们有一个任务给你"。 他拿出厚厚的一叠纸, 有100多页, “这是两篇Paper, 去年刚刚发表的, 是有关hedge fund replication的, 我们很感兴趣, 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我们可以用。 我希望你能用中午的时间, 一共15 小时, 把这些文章读读, 然后给我们做一个45分钟的讲座。“ 听完他说的话, 我的头一下子就像爆炸了一样, 心中狂骂这些混蛋们, 这么变态。 但嘴上不能说,只好问“这个talk应该是什么形式啊? 主要讨论什么啊? 等等等等”。 他回答到“ 很显然, 你没有办法在这么短时间内把这100多页都读的清清楚楚, 所以你得抓重点。 我祝你好运!", 说完了很快就闪了, 办公室里面就剩下了我一个人。事不宜迟, 马上动手。 先大致把文章翻了翻, 两篇文章, 一篇是概要性的文章, 应该比较好读, 有20页。 还有一篇是详述的文章, 100多页, 里面1/3是论述, 1/3是图标数据, 还有1/3是纯粹的随机微积分的推导, 而我一共有1个半小时。 我一想, 最困难的一定是推导, 就算话一个下午, 也不一定能把这30页推导看明白, 根不用说能否真正的理解, 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吧所有论述的部分都搞明白, 然后把图表数据部分看看, 如果有时间剩余, 公式推导能看多少看多少。 时间安排是40分钟祥读论述, 20分钟看实验数据和图表, 剩下15分钟看看推导, 15分钟准备talk. 过去搞科研的经验告诉我, 读文章, 摘要, 开头和结论最重要, 我用了10分钟很快的看了2篇文章的介绍和结论, 同时一边看一遍把重点记下来。 一旦搞明白了文章是写什么的, 我发现这两篇都不难懂。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之前为了准备这个面试, 读了无数相关的材料, 对这个topic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以前做科研的工作没有白费。 时间过了不到30分钟, 我基本吧所有的论述都读了一遍。 而这时, 我突然感觉, 推导才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 我马上改变策略, 开始看推导: 开始的部分比较简单,大篇幅的介绍些基本的multivariate elliptical distribution, copula model的东西。 但最关键的4,5页 是推导出如何通过用类似black-schole model的方法, 构建一个dynamic trading strategy, 用这样的一个策略来跟踪任何给定的hedge fund return. 我花了足足40分钟在这些推导上面,还是只能看懂个大概。 一看表只有20分钟了, 不能在看推导了, 马上跳到实验数据图表。 直接看图, 不看论述, 把每个图的标题看一遍, 然后把跟图有关的结论看完记下来, 时间就只剩15分钟了。 出去喝了杯coffee, 上了个厕所,调整了一下, 回来用5分钟时间把我做的笔记在脑海里整理了一下,总结了10来个Point, 每个论述2-3分钟, 40分钟的talk想来没有问题。 这些都做完, 还有5分钟, 于是我开始啃桌上的火鸡汉堡了。 

很快面试过我的4个人包括 parnter - Dr. Jaeger鱼贯而入,下午的面试开始了。 presentation做的还是比较顺利的, 我做的note起到了很大作用。 记得我第一次做学术报告, 还是8年前在德国的时候, 当时被我的教授批的体无完肤,无地自容。 而后知耻而后勇, 狂练演讲技巧, 只要有机会做报告就去练, 8年过来,演讲不再是一个折磨而慢慢开始变成享受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 做报告前还是紧张的冒汗的。报告大体把这个文章的内容, 主要的contribution, 都概述了一下。 鉴于听众水平很高, 所以没有花时间阐述些基本理论。 但鉴于本人没有完全看懂这篇文章的推导部分, 所以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在细节的推导上。每每触及,就一掠而过。 演讲完毕, 开始问答。 开始的问题都比较容易,继而不可避免的开始了细节的讨论。 开始还可以勉强应付, 到后来实在是答不上来, 只好敷衍到“在给定的这些时间内, 没有能把所有推导看完。 如果能多给我些时间, 我想我应该可以回答上来”. Dr. Jaerger表示理解, 也就不追问了。 最后还剩下30分钟, 问题就开始发散了, 更多的是基于这个文章提出的动态交易模型产生任何给定的统计特性的回报数据, 如何开发一个可以盈利的策略, 有什么风险, 怎么去操作等等。 我很喜欢这样的问题, 有启发性, 可以随便侃, 很快时间就过去了。 

这样大家都出去了, 只剩下partner跟我。 他开始给我介绍他们的工作性质, 人员配置, 背景, 以及我应聘的这个位置的工作范围等等。 最后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问他, 我于是抛出了我准备的有关他的研究方面的问题, 本意是拍拍马屁。 结果没成想,把他给问住, 想了半天说“这个问题没有想过, 我回去研究一下, 再答复你”。 我终于喘了口气, 心想他也就是应付一下, 不会真的回去研究然后答复我的。 反正我是做到让他知道我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了, 这就足够了。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CMHK SIM 中國移動 儲值卡 增值 Bonus MNP 上網卡

asdfasf

現代流動 4G 皇 KING $220 8GB 360 days CSL 4G 14.4Mbps
4G 信京華龍 4G $168 2GB 360 days CMHK 4G 
3G 皇 KING $220 10GB 360 days CSL 3G 3.6Mbps-7.2Mbps
3G 上網通 $220 8GB 360 days CSL 3G 7.2Mbps


4G SIM 01:4G 皇 KING $220
MORE MOBILE 現代流動推出,同 10GB 皇 KING 嘅主要分別,係佢用 csl. 4G 網絡,速度據稱有 14.4Mbps。本地通話每分鐘 $0.12,致電中國都只係當本地通話…佢仲可以開一系列嘅數據漫遊計劃!
條款入面,要注意嘅都係 3 樣:
i.)    面值 $498,開 8GB 4G Data Plan 扣 $438 用 360 日…即係剩低 $60。張卡每月再扣 $3.5 牌照費,講幾個電話扣下扣下,真係唔覺意扣到無錢,據指會被即時停卡!

ii.)    長途通話分鐘好似好平,每個 call 打超過 2 分鐘要額外收 40% 行政費;數據漫遊 Plan,似乎亦無乜睇頭…
iii.)    超出每月公平使用條款,會限速 384Kbps,但無人知公平使用條款係幾多。
- See more at: http://www.e-zone.com.hk/channelnews.php?id=14452#sthash.RQCH1rav.dpuf


3G SIM 01:10GB 皇 KING $220
MORE MOBILE 現代流動推出嘅 10GB 皇 KING,用 csl. 3G 網絡,小記問過,檔主話速度係 3.6Mbps 至 7.2Mbps 左右。本地通話每分鐘 $0.12;致電中國免費,即係只計本地通話時間。
但睇過條款,有 3 個伏位要留意:
i.)    面值 $480,開 10GB Plan 扣 $398 玩 360 日…即係仲有 $82 用。但係張卡每月再扣 $3.5 牌照費,如果打埋電話用晒 $82,據指係會即時停卡!

ii.)    長途通話分鐘好似好平,原來每個 call 打超過 2 分鐘,要額外收 40% 行政費。

iii.)    超出每月公平使用條款,會限速 384Kbps,但從來無人知公平使用條款係幾多,可能幾百 MB ~ 1GB 已經係。
- See more at: http://www.e-zone.com.hk/channelnews.php?id=14451#sthash.Q1MSZkTJ.dpuf



香港上網儲值卡分析及討論(非MNP)(#513 4G版3台核武卡測試)

http://mobil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4638101

主題:可帶號碼 MNP 轉台! 每月$16 包通話、上網! 華龍 4G 一年電話卡 評測


升級版 華龍 4G 一年電話卡 進軍便利店

上年發現呢張 MNP 攜號神器,係深水埗桂林街 SIM 檔。今年發行商信京 SHINETOWN 擴大發行網,係總有一間係咗近嘅 7-11 便利店發售。呢張名為「華龍 4G 一年電話卡」採用三合一設計 SIM 卡 (適合全部手機使用),賣 $168 (比上年 3G 版加咗價)。開卡有效年期為 365 日,包了 2GB 本地數據及 1000 分本地及致電中國大陸嘅通話時間,當中再無每月行政費。即係當你完全唔增值,平均每個月都有約 170MB 與 約 83 分鐘打底!呢張卡嘅 4G / 3G / 2G 都係採用 CMHK 中國移動香港嘅網絡。

主題:低用量新選擇!每月 $ 21 / 850MB!Network III 360 日 10GB卡登場


360 日內,你有 10GB 數據可以用,仲用共 1000 分鐘讓你打電話。而佢地用 3HK 嘅 4G LTE 網,最高上網速度為 42Mbps。都係嗰句,用過 4G 網絡都知,限速最高 42Mbps,其實跟無限速無大分別,用家大部份時間感受到嘅上網速度,跟沒有限速的都大致相同的。呢張[Network III]360 日 10GB 數據卡,原價 $688,不過,在深水埗桂林街 SIM 檔,清一色以 $250 賣緊。

信京
華龍 1 年 4G 電話卡
Network III
360 日10GB本地數據卡
賣價$168 / $288$688 (特價 $250)
公司信京電訊Network III
網絡CMHK3HK
制式4G  / 3G / 2G4G / 3G / 2G
最高速度超過 100Mbps42Mbps
數據量2GB / 5GB10GB
通話分數1000 mins1000 mins
使用日數365 日360 日
可增值 / 附加服務不可
可帶號轉台不可
▲  信京華龍 VS  Network III。


CMHK


4G/3G數據及話音漫遊儲值卡
PayPayExtra %Extra $DaysGetGetBonusBonus
10290%030102900
30495%03031.551.4555
5019915%018057.5228.851515
20029920%10180250368.82523
30030%1018040033
儲值卡網上增值+5%
PayPayExtra %Extra $DaysGetGetBonusBonus
10290%030102900
30495%03031.551.4555
5019915%018057.5228.851515
20029925%10180260383.753028
30035%1018041538


CMHK



本地客 本地客 本地客 本地客 海外人士 海外人士 國內人士 國內人士 國內人士

4G/3G數據及話音儲值卡 IDD 儲值卡 4G/3G本地話音儲值卡 本地話音儲值卡 4G/3G數據及話音漫遊儲值卡 漫遊儲值卡 4G/3G一咭兩號儲值卡 一咭兩號儲值卡 一咭兩號[廣東版]儲值卡
零售價 $80 $60 $48 $48 $108 $88 $120 $120 $148
儲值額 $78 $58 $46 $46 $106 $88 $60 $60 $75
有效期 180日 180日 180日 180日 90日 180日 90日 90日 180日
行政費 $2 $2 $2 $2 $2 $0 $6 $6 $15
本地通話費 $0.1 $0.25 $0.05/$0.12 $0.05/$0.12 $0.1 $0.1 香港打香港$0.3
香港打內地$0.3
香港聽香港$0.3
香港聽內地$0.6
香港打香港$0.3
香港打內地$0.3
香港聽香港$0.3
香港聽內地$0.6
香港打香港$0.4
香港打內地$0.4
香港聽香港免費
香港聽內地$0.6
好朋友 每30日$10 每30日$10 每30日$10 每30日$10 No No No No
IDD $0.18 免費 $0.25 $0.93 $0.18 $0.93 No No No
*130*漫遊收費 $8/$6 $1.9 $8/$6 $1.9 $1.9 $6 $6 $6
國際飛線漫遊服務 $0.48 $0.48 $0.48 $0.48 $0.48 $0.48 $0.48 $0.48 $0.48
sms網內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7 $0.7 $0.7 $0.7 $0.7 $0.7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每30日$8 每30日$8 每30日$8 每30日$8 每30日$8 每30日$8 每30日$8 每30日$8 每30日$8
MMS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3 $3.5 $3 $3 $3 $3 $3 $3 $3
來電顯示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未接來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免費
來電轉駁 每30日$15 每30日$15 每30日$15 每30日$15 每30日$15 每30日$15 $0.3(HK)
$0.6(CN)
$0.3(HK)
$0.6(CN)
$0(HK)
$0.6(CN)
留言 每30日$5 每30日$5 每30日$5 每30日$5 每30日$5 每30日$5 每30日$5 每30日$5 每30日$5
一咭多號 Yes Yes Yes
4G/3G 本地數據服務 $0.5/MB $1.5/MB $1.5/MB $1.5/MB $1/MB $1.5/MB $1.5/MB

200MB $50 $50
$50
$50

1GB $148 $148
$148
$148

1.5GB 五日 $48 $48
$48
$48

1GB 每10日$68 每10日$68
每10日$68
每10日$68

3G Lite 每10日$30 每10日$30
每10日$30
每10日$30

1日




$9
$9 $9
7日




$18
$18 $18
30日




$38
$35 $35